欢迎来到binance官方网站! 服务热线:13777114003 / 13003721196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无人回收的废塑料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难降解的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6月5日,是第47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署提出了“塑战速决”的主题,呼吁解决一次性塑料污染问题。我国今年也提出了“美丽中国 我是行动者”的中国主题,与之相辅相成,将延用至2020年。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但成效并不稳固。自2008年出台“限塑令”以来,效果可谓“喜忧参半”。我国正处在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探讨废旧塑料的治理模式和技术,推动节能环保治理,恰逢其时。

作为水体、土壤和海洋的主要污染源,难以降解的废旧塑料依然是全球“老大难”。 联合国环境署相关数据显示,全球塑料垃圾已高达49亿吨,仅9%得到回收利用,而每回收1吨塑料可节省3785—7570升汽油。

为推进节能环保治理,规范塑料制品的生产和使用,我国2008年正式出台了“限塑令”。10年后效果如何、怎样突破?

“‘限塑令’有一定成效,但并不理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袁东明直言废旧塑料的减量化、资源化和能源化任重道远,废弃塑料污染防治将进入攻坚期深水区。

我国是塑料生产和使用大国,每年需要回收的废旧塑料在4000万吨以上,且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资料显示,2017年全国31个省份均生产塑料制品,15个省的产量保持正增长,回收处理不好,会造成从城市到乡村,从大陆到海洋的白色污染。

“国家采取了‘限塑令’,有的地方甚至采取了‘禁塑令’,但限不住、禁不住。”为啥?袁东明告诉记者,“因为老百姓对塑料有需求。农业大国需要大量使用农业地膜,超市仍旧需要大量塑料袋。”

尽管国家发改委提出了“限制一批、替代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然而加强生产、流通、消费中产生的废塑料管理形势依然严峻。

“‘限塑令’只是解决消费者行为中的部分问题,相当一部分农业用废弃塑料并没有纳入这个范畴,‘塑战速决’其实更多是为了保护生存环境。”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从另一个角度给出解释。

纵观国内与国际环境,皆有明确的目标倒逼解决废弃塑料难题。我国做出了2030低碳承诺,《巴黎协定》确立了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远低于2℃的目标。

12.webp

“在有限的环境中,并没有多少资源可以浪费。对塑料宣战并不是不用塑料,它也是资源,而是需要科技创新和新的解决方案,实现有效回收,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潘家华说。

“最近对全国71个大中城市做了一项调查,塑料垃圾占总生活垃圾的15%左右。”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工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金涌认为,塑料制品已深入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垃圾废塑料的再资源化迫在眉睫。

报告显示,我国废塑料存量10亿吨,快速增长的同时,回收成本高而回收经济价值低,获利逐动不足,回收中的粗放经营也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据了解,长期以来,全球对废旧塑料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三种,填埋、焚烧和再生造粒方法。填埋法被大量采用,但隐患和危害比较大,增加土地资源的使用压力,难降解的塑料严重妨碍地下水渗透,塑料中的添加剂造成土地的二次污染。同样被广泛使用的焚烧法,产生的有毒物质处理起来困难,反对建设垃圾发电厂的事时有发生。再生造粒方法也有局限性,大量劣质废塑料无法用于再生造粒,且浪费水资源,并不是终极解决办法。

在此背景下,废塑料的处理成为各国努力攻克的方向。袁东明称废旧塑料的回收处理是“系统性工程”,一方面需要从源头继续加强控制,引导塑料生产者考虑回收利用。另一方面从回收端着力,建立起废塑料回收利用体系。“应该明确将废旧塑料定为可再生资源,将废塑料的能源化利用作为提升我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